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水电队队长谭双剑建议;
成立相关部门或者社会组织,给到农民工社保保障,增加他们的社会归属感。
(农民工代表谭双剑)
谭双剑表示:“回到家乡我是一个农民,来到城市我是一名农民工。”
谭双剑18岁从河北老家离乡来到北京,从建筑工人做起。参加过鸟巢、国家会议中心、工体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谭双剑曾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2017年还成功当选十九大代表。今年再次当选,他带来的建议是关系到农民工的各种民生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的农民工规模约为2.96亿,本地农民工1.24亿,外出农民工1.71亿。
我国农民工规模占了全国人口的约21%,是一个需要给到更多民生关注的庞大群体。
谭双剑表示,目前全国工友的流动性比较大,而且逐渐显现出有老龄化的趋势。
加上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缺少很多相关的行业规范,这也导致了很多农民工是没有城市职工社保的,对于他们的社会保障有很大的不公。
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收入有了很大的增幅,但是因为现在服务行业选择性变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高强度的建筑工作,转而进入了其他行业。
“上一代的农民工已经老去,这一代的农民工也到了即将退休的年纪,如果年轻一代没有人结伴,工地人手就会出现断层。”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提高农民工的生活保障和待遇,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建筑行业来。
从目前来看,从事建筑工地的大多数都是中年人,农村的医保水平,不能满足农民工在城市的就医需求。
应该要成立相关部门或者社会化组织,给农民工加上社保,提供支持,保障农民工就业灵活性,解决城市就医报销等问题。
“农民工是城市的无名建设者,在最苦最累的时候来,最漂亮最完善的时候离开。每个建筑完工后,通常农民工是没有机会再走进自己曾经建设过的地方。”
近些年,虽然农民工的收入提升了不少,但走在大街上仍旧会觉得抬不起头。谭双剑表示,社会对农民工缺乏足够的认知,尚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这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发现更多城市建设背后的农民工,多讲讲农民工的故事,增加人们对农民工的认可。
谭双剑认为,在国家发展建设中,农民工起到了脊梁的作用,不应当只享受他们的付出。
农民工群体怎么老有所依、他们的子女如何能有更好的前程,帮他们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发展的未来。
扫描二维码关注防水辅材网公众号
找项目,看防水行业资讯,浏览防水信息更方便
(目前已被2万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