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我们居住的城市,无论是新住宅还是老旧小区,不少居民常年被地下室渗漏困扰。不少外观时尚靓丽、配套完善的小区,走到地下室却是另一番情景:地面被发黄发黑的积水浸泡,墙皮大面积鼓包脱落且颜色发黄,头顶还时不时有水珠滴落……等到天气热的时候,随风飘来的异味更是让人难以忍受。
住宅地下室渗漏是常见的房屋质量通病,要治理好渗漏,我们先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渗漏?笔者现将地下室常见的侧墙和顶板渗漏情况给大家做介绍。
一、地下室侧墙渗漏情况浅析
住宅地下室侧墙发生渗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混凝土孔眼渗漏:在地下室外墙或外墙角部,地下水由这些孔眼中渗透出,也即“点漏”;2)混凝土裂缝渗漏:在地下室外墙表面的裂缝,主要有竖向裂缝,横向裂缝较少,地下水会沿这些裂缝渗入室内;3)混凝土施工缝渗漏:地下室混凝土不是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毕,而在新旧混凝土接头处留有施工缝,这些施工缝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地下水沿这些缝隙渗入室内。
地下室侧墙发生渗漏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地下室地理位置较低,地下水位高,在雨季地下室渗漏水现象较多。
2)防水施工后防水层遭到破坏,地下室外墙防水层回填土施工时无保护层,建筑垃圾与防水层接触。
3)施工缝处理不到位,振捣不密实、漏振,形成孔眼,混凝土接头产生收缩,造成新旧混凝土不能紧密结合或在接头处出现蜂窝。
4)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结构局部开裂。
5)在炎热的夏季浇筑混凝土,或在昼夜温差过大的季节浇筑混凝土,容易使混凝土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应力,这是引起混凝土墙体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墙体产生裂缝后,地下水、雨水均容易从裂缝进入。
地下室侧墙渗漏可总结为“点漏”和“面漏”。“点漏”即在点上不断渗漏,“面漏”即在整个面上不断泛潮,像身上浑身出汗,混凝土表面始终处在潮湿状态。图1为地下室侧墙渗漏。
图1 地下室侧墙渗漏
二、地下室顶板渗漏情况浅析
除了侧墙之外,地下室顶板也是常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图2—3),总结有以下几种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造成地下室顶板漏水。
2)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等,这种情况造成的混凝土漏水会出现无规则的漏水线条。
3)沉降缝处原防水层由于物理力学性能较差及施工质量缺陷导致该部位迎水面防水层失去正常的防水功能,或者后期的结构沉降变形错位,导致迎水面防水层被拉裂。
4)穿墙管部位也是外防水薄弱的环节,如选用卷材处理管根,该部位卷材搭接边较多,很难做到所有部位搭接满粘,另外穿墙管周边混凝土振捣密实程度不够,在管根周边外防水出现问题后,就会从接缝周边向内渗漏。
5)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薄弱部位、板厚较大的地方没有进行二次加强振捣也会出现无规则漏水线条。
6)收面之前没有进行二次抹压收面也会出现无规则漏水线条。
7)出现线条形的漏水主要原因是施工缝剔凿不到位,垃圾没有清理干净。
8)在浇筑之前没有浇筑润湿没有刷水泥浆或同成分的砂浆,浇筑过程中没有振捣密实。
9)混凝土的成型养护时养护时间过短,养护不及时等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图2 地下室顶板洇湿
图3 地下室顶板渗水发霉
除了侧墙和顶板外,地下室地面也是非常常见的渗漏区域,包括地下室地面隆起渗漏,地下室地面与承台(柱子)交界处渗漏,变形缝、后浇带、施工缝渗漏以及墙根裂缝部位渗漏等等,在此不多作赘述。
三、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下室越来越多,并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下室的渗漏问题也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其功能发挥,成为困扰百姓安居的难题。从笔者以上分析可知,地下室渗漏成因复杂,治理起来也有难度,在维修前需要分析地下室渗漏原因并请专业人士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1
宏鹤APP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地下室、卫生间等防水防潮以及桥梁、停车场、游泳池、隧道、蓄水池等建筑物的防水防潮、抗渗。...
2
经典黑*聚合物防水涂料
经典黑豹水性环保、经济实惠、简单易用、抗渗抗压一、产品介绍:本品采用专用聚合物防水胶乳为主要原料,以多种助剂配制而成的防水胶乳。用该乳胶与水泥混合后,涂刷于基面...
3
911油性聚氨酯
【911聚氨酯防水涂料】产品说明:耐博仕911聚氨酯防水涂料NS-107《产品说明书》一、产品介绍本产品是一种双组份反应固化型高分子防水涂料,是由含异氰酸酯基(...
4
楚王SBS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适用于各种厂矿、住宅、体育馆、车站、学校的屋面防水。2.各种地下工程的防水,如:地下室、隧道、贮水池、水渠、地下铁路;电站、水库、污水处理池、浴室、卫生间防水。...
5
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袋装)
CCCW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产品溯源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是1942年德国化学家LauritzJensen(劳伦斯。杰逊)在解决水泥船渗漏水的实践中,产生...
扫描二维码关注防水辅材网公众号
找项目,看防水行业资讯,浏览防水信息更方便
(目前已被2万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