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没问题,瓷砖胶也没问题,为何铺好的瓷砖却出了问题?答案可能就隐藏在铺贴时的细节里。贴砖时的4个错误操作,让瓷砖胶与瓷砖之间结合面积变小,粘接力下降,空鼓、掉砖也随之发生!
第一个错误的操作:瓷砖胶涂刮不均匀
很多师傅在基层涂抹瓷砖胶时会使用刮刀来回快递涂刮,拐弯处呈弧度转弯。手法看似娴熟,却隐藏着很大的问题。
瓷砖表面的齿状不平直、疏密不匀,导致瓷砖胶与瓷砖之间结合面积变小,粘接力变弱,容易掉砖。另外,瓷砖胶较厚的地方就容易引起瓷砖开裂、撬起,瓷砖胶较薄的地方则没有相应的热胀冷缩,加剧了瓷砖的变形开裂。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水平的基面上,用齿刮板均匀的将瓷砖胶形成条齿状布局。
第二个错误的操作:瓷砖贴后没有上下揉压
将瓷砖铺上瓷砖胶后没有往上下方向移动瓷砖,也容易导致两者结合不紧密,增加瓷砖空鼓的风险。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拿起瓷砖向下按压,并均匀用力上下揉压,透过玻璃可以清楚的看到瓷砖胶非常平均的分布在了玻璃下方
按压瓷砖胶后,还需要将瓷砖往上下方向移动,这样能保证瓷砖胶与瓷砖结合更紧密,增强粘合力。
经过上下移动的玻璃背面已经没有明显的齿纹,瓷砖胶均匀地分布在了玻璃下方。
第三个错误的操作:瓷砖胶掺和水泥、砂浆和水
掺入水泥、砂浆会改变瓷砖胶本身的产品配比,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贴砖时易空鼓掉砖。
放置久了的瓷砖胶会变干,有些师傅直接在瓷砖胶中加水再搅拌使用,这样统一会改变瓷砖胶的有效成分,导致粘结力不足。瓷砖胶的使用时间最好控制在2小时内,若发生固化则应该丢弃。
第四个错误的操作:单次布胶面积太大
很多师傅为了追求效率,会增加单次布胶批刮的面积,这样会导致来不及施工的胶浆表层变干。因此,贴砖时瓷砖胶布胶面积应控制在1平米内,如遇室外干燥气候时应先润湿墙面。
扫描二维码关注防水辅材网公众号
找项目,看防水行业资讯,浏览防水信息更方便
(目前已被2万人关注)